周口日報全媒體記者/普淑娟
近日,周口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一病區馬世杰主任團隊運用國內先進的神經內鏡下單鼻孔入路經蝶竇鞍區病變切除技術,成功為一名拉克氏囊腫卒中出血的患者進行了切除手術。這是我院首次應用該技術治療此類疾病,標志著我院在神經內鏡及微創神經外科治療領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冀先生因劇烈頭痛,伴視力下降一周入住神經外科一病區,經完善檢查后明確診斷為鞍區拉克氏囊腫伴卒中出血,病變直接壓迫鞍隔及視神經,傳統顯微鏡下進行的手術方式難以完美暴露并切除病變,而且病變伴隨出血,手術風險極大。神經外科一病區馬世杰主任團隊深入研討病情,在和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決定采用神經內鏡下單鼻孔入路經蝶竇鞍區病變切除技術對患者進行治療。
手術在神經內鏡輔助下進行,采用單鼻孔入路。馬世杰主任團隊首先在右側鼻腔放入直徑3mm的硬式內鏡,沿著中鼻甲與鼻中隔之間的間隙向深部探查,從而找到蝶竇開口,沿著蝶竇開口,使用磨鉆將蝶竇前壁完全打開并充分擴大到2cm左右,磨除蝶竇的間隔,直至暴露蝶竇鞍底。接著用磨鉆把蝶竇底壁打開,一般打開直徑約1.5cm左右,從而暴露鞍底硬腦膜,用電凝對鞍底硬腦膜進行止血后,切開硬腦膜,暴露腫瘤。然后使用活檢鉗、刮圈、盤狀剝離子等特殊器械以及吸引器等,將腫瘤沿包膜完全切除。腫瘤切除后,用提前制備好的粘膜瓣對鞍底進行修復,防止腦脊液鼻漏。
據周口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一病區馬世杰主任介紹,鞍區病變的治療方案經歷了從開顱手術到顯微鏡經蝶手術,最終到神經內鏡經蝶手術的逐步演變過程,傳統手術方案均面臨腫瘤切除不徹底、復發率高的問題。而神經內鏡下單鼻孔入路經蝶竇鞍區病變切除技術可以讓醫生清晰地觀察到腫瘤組織,精確操作,徹底切除腫瘤,同時有效保護周圍正常解剖結構。目前此類技術已經應用到腦出血、腦積水、鞍區及顱底腫瘤等多種疾病的治療,能大大降低手術風險,減少患者的痛苦,幫助患者較快恢復。讓患者快速解除頭痛癥狀,術后視力得到明顯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