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腦,就像人體的"中樞司令部",掌管著意識、運動、感覺等關鍵功能。一旦遭遇外力撞擊、跌倒、交通事故等,顱腦容易受傷。即使外表看似沒事,內部卻可能波濤洶涌-----發生腦震蕩、腦出血或腦水腫等。昏迷、頭痛、嘔吐、記憶模糊,有時眼睛看東西變得模糊、身體突然乏力,這些信號都不能輕視。有人覺得“忍一忍就過去”,結果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家屬及患者本人都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覺,一旦發現相關癥狀應立即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切忌拖延耽擱,更不可抱有任何僥幸心理。
住院那點事兒,護理有門道
顱腦損傷患者在住院期間需要特別的護理,就像照顧一個"精密儀器",既要細心,又要講究方法。做好這些,能幫助大腦更快康復!
幫病人翻身時要像托著易碎品一樣輕手輕腳,記得先把床頭抬高到30度(大概兩個拳頭的高度)。這樣躺著更舒服,萬一嘔吐也不容易嗆著。照顧飲食要特別注意,選擇流質、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少油少鹽,給大腦減負。
如果患者說頭暈,記得調暗燈光、拉上窗簾,營造安靜的休息環境。醫生護士每天都會來好幾趟,監測輸液情況、觀察瞳孔、測量血壓體溫等,這些都是在幫大腦慢慢恢復呢。
家屬常常因為擔心而手足無措,但過度焦慮反而會影響患者。建議:保持鎮定,用平和的語氣與患者交流;安排輪班陪護,避免人多嘈雜;病房保持適度安靜,有利于康復。
康復訓練,慢慢找回“自己”
大腦有彈性,損傷后有恢復的可能。科學的康復訓練就是讓大腦“重新學習”,哪怕是最簡單的睜眼、握拳,也能喚醒沉睡的神經,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是在重新激活大腦的潛能。
有人剛開始排斥訓練,心里煩躁,家屬容易著急。其實康復貴在堅持,每一點進步都值得鼓勵。語言障礙時,多用鼓勵的目光,哪怕是一個點頭、一個微笑,都勝過千言萬語。手腳無力,循序漸進做肢體鍛煉,慢慢找回對身體的“掌控感”。
心理疏導也不能忽視,焦慮、害怕、沮喪常常如影隨形。多點陪伴,適當傾訴,幫患者打開心結。情緒波動是康復路上的正常現象,就像天氣有晴有雨。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就是最好的"心靈創可貼"。
家庭護理,讓愛繼續守護
出院不是終點,家里也是“主戰場”。安全防護要做到位,浴室防滑、地面整潔,家具尖角要包裹,預防跌倒、墜床。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清淡,定時服藥,按醫囑復查。情緒管理更是關鍵,勿讓患者長期悶在家,家人可以適當帶患者曬曬太陽,聽聽音樂,增加生活樂趣。
家屬要學會觀察異常,比如患者情緒突然低落、食欲變差、記憶力下降,這些變化值得警惕。平等交流,尊重患者意愿,家人關心的方式要溫和,避免過度干涉,讓患者感覺自己依然是“家里的主角”。
健康宣教,一路同行
守護大腦健康,要從日常點滴做起:騎車運動時,正確佩戴頭盔就是最好的"安全氣囊";家中做好防滑防跌措施,特別是老人和兒童活動區域;學習基礎急救技能,關鍵時刻能救命。讓我們用科學防護為大腦筑起安全防線,讓每個家庭都能遠離顱腦損傷的威脅——這才是真正的"頭"等大事。(馬小柳)
人民路院區: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人民路東段26號
文昌路院區:河南省周口市文昌路與峨嵋山路交叉口
患者咨詢:0394-96669? ? ? ?門診熱線:0394-8269105
急診中心:0394-8269120? ?? ?
新生兒接診電話:0394-8520878